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瓶颈”与改革
赵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仅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瓶颈;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
Email:
参考文献:
- ①②⑨参见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65,66,58.
-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 ④李德顺.关于哲学上的两个估计[J].新华文摘,2000,(2):31-32.
- ⑤参见孙伯鍨,张一兵,胡大平,张溟久.体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J].新华文摘,2000,(5):26-27.
- ⑥郭新和.哲学教学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哲学动态,2003,(5):7.
- ⑦瑏瑧参见苏平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23,40.
- ⑧杜桂娥,朱志君.构建三位一体的哲学教学新体系[J].教育科学,2004,(1):21.
- ⑩彭富春.关于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哲学动态,2003,(5):6.
- 宋清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J].东北师大学报,2004,(2):57,58,59,59.
- 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6.
- 李利,吴冰.哲学研究的转向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J].甘肃社会科学,2001,(3):95.